报考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考指南 > 招生专业 > 正文
招生专业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日期:2016年06月15日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点击率: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前身是1918年山西大学西学专斋时开设的电气学门,1931年成立电气工程系,1953年太原工学院独立建院时成立电机工程系,1958年山西矿业学院建院成立机电系。1998年由原太原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热能工程系和原山西矿业学院电气工程系组建成立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是以能源、电气为主的工科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热能工程系、电工基础教学部和教学实验中心。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并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山西省特色专业。学院建有“山西省能源与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山西省能源与电气模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同时还是“山西省本科高校基础示范实验室”,建设有电工电子技术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了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是山西省重点学科,学院还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先进能源技术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也拥有“矿用智能电器技术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煤矿电气设备与智能控制”、“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循环流化床高效清洁燃烧与利用”三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矿用智能电器技术”山西省工程实验室和“矿井生产自动化”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安全技术”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矿井数字化技术与装备”、“风光发电控制与智能电网”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煤电领域的“能源与电气工程学科群”。学院建立了山西省电气工程领域和热能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可以授予电气工程领域、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

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5余人,其中教师63人。教师中教授、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学院现有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1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西省院士后备人选1人,山西省“三晋学者”1名,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名,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山西省教学名师4名,1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学院承担着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横向开发项目60余项,年均进账科研经费900余万元。近年来,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项,出版编著(教材)15部,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9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40余篇。先后与晋城煤业集团、中原防爆电器有限公司、山西科达自控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490余人,硕士研究生236余人,博士研究生14余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60余人。雄厚的办学基础、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稳定的教学实验基地,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必需的实验条件和训练场所,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院设有“电机工程教育奖学金”、“汾西重工科技创新奖学金、“太原锅炉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学金”、“元工电气奖学金”和“热能校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子。学院以直接服务于电力、煤炭等能源工业以及电机电器、高电压和IT领域的培养目标为宗旨,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居学校前列。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煤矿自动化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电气试验、应用开发及工程管理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特点是以强电为主,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与电子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系统与控制理论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电气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电气工程应用技术方面的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及其控制技术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设置了5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煤矿自动化。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基础、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控制理论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电子工艺教学实习、计算机软硬件实践、课程相关实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训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制造安装、应用开发及工程管理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以热科学理论和气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以及控制技术为工具,以能源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将综合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各种实现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系统和设备,掌握能源动力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技术,理解先进能源技术,具备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可再生能源、流化床燃烧技术、热泵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课程相关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