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ESI学科排名前1%。由原太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材料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发展目标定位为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发展前沿,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培养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材料与冶金领域的应用型和研究型高级人才,最终实现由研究教学型学院向国际化、创新型、研究型学院转变。经过60多年传承发展,学院业已建设成覆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材料物理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冶金工程(冶金工程专业)学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模式。
学院现设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和冶金工程七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山西省本科品牌专业,2007年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与特色学科专业实验室”,2008年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获批“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14年、2016年两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专业建设项目,2016年、2017 年连续两次进入全国本科5星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2 年被列入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验室和材料物理化学与冶金实验室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与特色学科实验室,工程材料制备加工表征基础实验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山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专职教师148名,教授28名、副教授5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4名,占教师总数84%。拥有双聘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山西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3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4名,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工程5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15名,获“创响山西”十大创新创业人物称号1名,引进山西省 “百人计划”专家8名,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工人先锋号教学团队1个,形成了一支人才荟萃、梯队合理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开发教师梯队。
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秉承立德树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卓越创新精神、优秀研究能力、突出理论认识的卓越材料学子。目前学院拥有本科生2216名、硕士生500名、博士生80名,在站博士后11名,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二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山西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建设学科,其中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为山西省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荣获山西省首届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有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镁基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依托科研团队与省部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100多项,科研经费达3000万元。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7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瞄准国家产业需求,围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科学技术协同创新,形成了煤机装备新型金属材料和煤基先进材料为主干,金属(不锈钢、镁、铝合金)制备及加工、材料微结构及表征、新型能源材料、材料表面改性、高熵合金等有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构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互动互融体制,不断提升学院的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7年3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隆重推出《2017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发布了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位居全国211个同专业排名的第5位(前2.3%),连续两年进入全国本科专业5星行列。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机械科学、材料科学、自动化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成型工艺过程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领域内使用现代工具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决策管理,具有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及原理、材料科学及各类热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类热加工工艺的技术及设备的设计方法,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各类热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铸造成型、塑性成形、材料连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程必需的专业知识及熟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完成现代机械或材料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本专业设有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铸造技术与工程方向、塑性成形技术与工程方向、焊接技术与工程方向、增材制造与3D打印技术与工程方向。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测试方法、材料自动化基础、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以及专业模块课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程训练实习、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文献检索与利用实践、职业素质拓展、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材料、机械、冶金领域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金属材料设计、组织性能调控、使役分析、设备与仪表方面进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和决策,具备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文化以及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工具解决金属材料设计、开发、制备、应用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型或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五年后,能成为在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从事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材料及工装设计、使役分析、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及组织决策等方面工作的团队负责人、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人员。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理解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或服役行为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接受材料制备、性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金属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具有开展金属材料设计和组织生产、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等知识和能力。
主要课程: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物理学、材料性能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金属腐蚀与防护、热处理设备与仪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和工程专业知识,能够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制备、材料改性、材料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测试、结构表征及生产设备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要求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基础科学与工程理论,具有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科研与工程工作必要的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知识,具备综合运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能力与素质,分析和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相关科研或工程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材料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生产机械设备、无机材料热工基础与设备、纳米材料及制备、粉体工程、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冶金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研究型或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冶金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具备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及材料物理化学性能和塑性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熟悉钢铁冶金与有色金属冶金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冶金生产中矿石处理准备、金属提纯冶炼、浇铸轧制成型相关的理论、工艺和设备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5年后能够在冶金工程相关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从事冶金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组织决策和培训教育等方面工作,并担任团队负责人、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人员。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学生应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冶金专业知识,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科学方法、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等工具,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冶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钢铁冶金原理、有色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冶金学、冶金实验研究方法、冶金工厂设计基础。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安全教育、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毕业5年后,能够在考虑非技术因素的前提下,成为团队负责人或所在企业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发展突出的毕业生能进入企业中层技术管理岗位。
培养要求:要求毕业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塑料成型模具、塑料加工助剂、塑料成型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塑料/橡胶加工设备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材料物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学术素养和工程素养,具备较宽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团队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能在光电材料、薄膜材料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学、物理学及光电材料或薄膜材料的原理、工艺及检测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从事先进材料的设计、制造、表面改性、质量检验、新材料和新产品的开发、材料加工技术及材料的再生与利用、功能材料的研制等基本能力。具有解决材料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材料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提炼、定义和表达、分析和证实及文献研究的能力;具有针对材料工程领域中的复杂系统、部件、过程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设计和实施材料工程领域实验的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数学物理方法、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纳米光电薄膜材料、光电检测技术、半导体薄膜光谱学、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等。
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材料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材料化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术素养,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及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化学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掌握设计和实施专业领域,特别是材料腐蚀与防护、新能源材料领域实验/设计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及工程管理能力,能够利用所学专业基本知识及实验/设计技能,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解决材料化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毕业生应具有研究材料化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应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的方法评价材料化学领域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的影响,并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电化学测试技术,材料腐蚀与防护类课程,新能源材料类课程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C,材料化学认识实习,材料化学生产实习,材料化学专业毕业实习,材料化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材料工程设计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