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现设物理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大学物理教学部、物理实验中心、测控技术研究所、光电工程研究所及山西省测控技术与新型传感器工程中心八个部门, 是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
目前学院教职工总人数142名, 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7名,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名,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 全职教授19名, 副教授42名,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8名, 博士生指导教师16名, 硕士生指导教师94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名, 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人才3名, 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2名, 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 人才工程”省级人选2名, 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13名, 山西省教学名师1名, 香江学者1名, 山西省 “青年三晋学者”4名,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2名, 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16名。
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 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017年新增),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两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点, 五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7年新增两个), 两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光学工程专业评估结果为C+,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结果为C+。拥有一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两门省级精品课程, 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一个山西省品牌专业, 一个“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一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 一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 一个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一个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现有在校本科生685名, 硕士生321名, 博士生16名。
2017年,学院科研合同经费共计1562.4万元, 进账经费1329.4万元, 新增校内可支配经费62.5万元。新增科研项目48项, 国家级项目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6项,其中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1项,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2项, 授权软件著作权26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本年度我院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期刊学术论文155篇, 其中,110篇被SCI收录, 1区论文12篇,2区论文38篇, 3区论文43篇, 1篇影响因子大于10,7篇被EI收录。出版专著3部。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第十九届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1项。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3)掌握本专业必须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4)获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
5)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掌握文献索引、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光电子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至少一个专业方向上的专门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学生在素质、能力和知识诸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并可以进一步深造,成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门研究人才和师资,也可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中从事相关的设计、研究及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电磁学、光学、电动力学、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光电信息专业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信号与系统、光通信原理、光学信息处理、信息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现代光学测试技术、光电显示技术等。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应用物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学基础且系统掌握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毕业生既可以从事基础物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也可以在电子信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相关领域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及新型材料的研究、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学生可在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等方向继续深造。
培养要求:本专业课程体系强调扎实物理学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基本实践技能与技术的训练,重视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及材料科学领域的有机结合,既保证学生得到比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及实践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加强学生在高新技术领域如电子技术、新型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既可以从事物理学本身的深入研究,又可从事与电子技术及材料科学相关的研发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原子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激光原理、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电路与系统、光纤传感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设计基础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入学教育、军训、社会实践、金工实习、电子工艺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